越王者旨於睗劍

越王者旨於睗劍

蘇州博物館藏越王者旨於睗劍劍格銘文,正面(上)為「戉(越)王戉(越)王」;反面(下)為「者旨於睗」

越王者(ㄓㄨ)旨(ㄐㄧ)於(ㄩˊ)睗(ㄕˋ)劍,是春秋時期越國君主者旨於睗時期鑄造的銅劍。者旨於睗雖在位僅六年,但曾大量鑄造銅劍;由於歷史悠久及工藝精湛,此類越王劍從多個方面反映出吳越地區的青銅冶煉及鑄造技術。目前留世數量說法不一,包括中國國家博物館、故宮博物院、上海博物館、浙江省博物館、荊州市博物館、安徽壽縣博物館、蘇州博物館等博物館均有收藏[1]。

歷史背景[編輯]

春秋戰國時期,各國之間戰爭頻發,各國的兵器鑄造發展迅猛。出於應對與鄰國吳國戰爭的需要,越國的青銅兵器在其青銅文化尤為突出。不同於中原各國多重視車戰,地處南方的吳越兩國的戰爭形態多為近身格鬥的陣戰,軍隊多為步兵。劍作為短兵器,其鑄造工藝因此在吳越兩國發展到了極高的水平。《周禮·考工記》記載「吳越之劍……遷乎其地而弗能為良。」《莊子·刻意》記載「夫干越之劍者,柙而藏之,不敢用也,寶之至也。」[2]

近代以來,中國各地出土了多把越吳青銅劍,但劍上多無銘文。帶有銘文的越王劍出土數量較少,多為製作精湛的精品。根據劍上的銘文,已發現的越王劍有句踐、者旨於睗、不壽、州句、不光和丌北古等越王的[2]。

越王者旨於睗也就是《史記》中記載的越王句踐之子鼫與,其名在《越絕書》作「與夷」,《竹書紀年》作「鹿郢」。根據《竹書紀年》,鹿郢在位六年,其在位的年代按公元紀年為公元前464年至公元前459年[2]。

列表[編輯]

部分越王者旨於睗劍列表

收藏單位/收藏者

尺寸

重量

出土信息/藏品來源

銘文描述

其他介紹

來源

中國國家博物館

長56.5公分,劍格寬4.8公分

860克

1930年代出土於安徽壽縣

劍格上有鑲嵌綠松石鳥篆銘文八字

該劍為於省吾舊藏,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

[3][4][2]

故宮博物院

長64公分,寬4.7公分

1公斤

劍格兩面共有銘文八字,一面為「越王者旨」;另一面為「越王於睗」

該劍為楊寧史舊藏。劍前鍔略有弧曲。劍莖作實心圓柱形,有兩道箍。

[5][6][7]

相傳為安徽壽縣出土

傅大卣舊藏

[7]

上海博物館

長56.5公分、劍格寬4.8公分,劍直徑3.9公分

0.87公斤

1930年代出土於安徽壽縣

均刻有八字,正面為:戉(越)王戉(越)王;反面為:者旨於睗。字口間鑲嵌著極薄的綠松石

[8][9]

長54.7公分,劍格寬4.8公分,劍直徑3.8公分

0.86公斤

為1995年在香港購買

黃濬舊藏,後曾由某香港藏家收藏

[10]

浙江省博物館(文物條目)

長52.4公分,寬4.1公分

1995年在香港從日本收藏家處購買

劍格兩面鑄雙鉤鳥蟲書銘文,正面為「戉(越)王戉(越)王」;反面為「者旨於睗」,字口間鑲嵌著極薄的綠松石

中間突起的劍脊呈一條直線,直至鋒尖,劍脊左右兩邊的劍從規整勻稱,兩從斜弧,雙刃呈弧形於近鋒處收狹,劍體全身呈黃白色。劍莖繞絲質纏緱,已呈黑色,帶寬約2公分

[11]

蘇州博物館

通長53.8公分,身寬4.7公分,格寬5.5公分,莖長9公分

870克

2014年12月購自台北古越閣

[12][13]

荊州市博物館

通長65公分,寬4.6公分,格寬5公分、長1.2公分

1988年荊州市紀南城北垣外楚墓出土

銘文凸出於劍格兩面,一面為「越王越王」,一面為「者旨於睗」,文字間鑲嵌有綠松石

編號M9:7。出土時附有劍鞘;圓首,首內有七道弧紋;莖橢圓實心,有兩道帶有四道凸棱的橢圓箍

[12][14]

壽縣博物館

通長54.5公分,寬3.5至4.6公分

1996年1月出土於壽縣西圈墓地

八字銘文在劍格兩面,白色雙勾空心鳥篆,綠松石鑲嵌

劍首呈喇叭狀,柄上有兩道凸箍,箍上有綠松石鑲嵌的勾連雲紋

[2][15]

北京漢唐雅集藝術館

劍通長59公分,劍格寬5公分,劍首直徑4公分

劍格鑄有8個鳥蟲書文字,正、背面各4字

該劍曾為日本古董商西源古美術收藏。劍身中部起脊,布滿以橢長點形相連接的菱形紋飾,劍格鑲嵌有綠松石,劍柄部有兩道箍,劍首內凹且有四層同心圓形紋飾

[16]

紹興市柯橋區博物館

通長53.4公分

徵集

鳥篆體銘文「戊(越)王者旨 戊(越)王於睗」、「自乍(作)用僉(劍)」,共計16字

劍呈短莖,圓柱狀,設箍兩道,長鍔,劍首外翻。寬格,兩面嵌綠松石

[17]

圖片[編輯]

上海博物館[編輯]

越王者旨於睗劍,上海博物館藏

越王者旨於睗劍,上海博物館藏

劍莖局部圖

劍莖局部圖

劍莖局部圖

浙江博物館[編輯]

越王者旨於睗劍,浙江博物館藏

越王者旨於睗劍劍莖繞絲質纏緱

劍莖繞絲質纏緱局部圖

劍身局部圖

劍尖局部圖

相關[編輯]

吳王夫差矛

越王勾踐劍

參考[編輯]

^ 皇鋪江,周新華著. 刀剑(剪)春秋 上. 杭州: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. 2010.12: 28. ISBN 7-81083-884-9. 請檢查|date=中的日期值 (幫助)

^ 2.0 2.1 2.2 2.3 2.4 梁曉艷. 越王者旨於睗剑. 東方博物. 2009, 000 (003): 96–99.

^ 國家文物局主編. 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 青铜卷. 上海:上海辭書出版社;北京:商務印書館. 1995.08: 270. ISBN 7-5326-0376-8. 請檢查|date=中的日期值 (幫助)

^ 沈柔堅名譽主編;邵洛羊總主編. 中国美术大辞典. 上海:上海辭書出版社. 2002.12: 535. ISBN 7-5326-1098-5. 請檢查|date=中的日期值 (幫助)

^ 本社編. 故宫青铜器馆. 北京:紫禁城出版社. 2012.08: 167. ISBN 978-7-5134-0303-0. 請檢查|date=中的日期值 (幫助)

^ 越王者旨於赐剑. 故宮博物院. [2020-12-06]. (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-08-02).

^ 7.0 7.1 孟文鏞. 越国具铭剑述略. 紹興文理學院越文化研究院. [2020-12-06].

^ 梁披雲主編. 中国书法大辞典. 香港書譜出版社;廣東人民出版社. 1984.12: 1040. ISBN 7-218-00111-4. 請檢查|date=中的日期值 (幫助)

^ 王振華著. 古越阁藏铜兵萃珍 铜剑篇 :MASTERPIECES OF CHINESE BRONZE WEAPONS IN THE C.H.WANG COLLECTION SWORDS. 1998.10: 116–117. 請檢查|date=中的日期值 (幫助)

^ 陳佩芬著. 夏商周青铜器研究 东周篇 下. 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. 2004.12: 355–357. ISBN 7-5325-3674-2. 請檢查|date=中的日期值 (幫助)

^ 中國考古學會編. 中国考古学年鉴 1996. 北京:文物出版社. 1998.06: 270. ISBN 7-5010-0969-4. 請檢查|date=中的日期值 (幫助)

^ 12.0 12.1 姚晨辰; 王振. 吴钩重辉——苏州博物馆藏吴越青铜剑集萃. 榮寶齋. 2015, (05): 36–49.

^ 吴王夫差剑、越王者旨于赐剑等青铜兵器展出. 中新網-新華日報. [2020-12-06]. (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-12-21).

^ 葉華; 何萬年. 江陵官坪楚墓发掘简报. 江漢考古. 1989, (03): 1–7.

^ 越王者旨于赐剑(图). 中安在線-安徽日報. 2013-11-15 [2020-12-06].

^ 汉唐雅集海外回流精品展在京举办(图). 新浪收藏. [2020-12-06]. (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-07-04).

^ 越王者旨於睗剑. 紹興市柯橋區博物館. [2020-12-06]. [失效連結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