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写五胡十六国时(实际不止五胡,也不止十六国),总会先写匈奴刘渊建立的汉,写着写着,就会牵连到石勒的后赵,当然,同时期的东晋你总得先说明一下,接下来就得写一下成汉了,不然就晚了,后面再写成汉的话,就显得突兀了!为啥呢?因为好歹成汉是十六国里建立最早的政权!
通常认为成汉(一开始叫成,或大成,后来改成汉,所以称成汉)是由氐(di)人或者巴氐人(氐人的一支?)李特建立的,但实际上李特应该是賨(cong)人。
那么谁是賨人?谁是氐人呢?我们先来说明一下!
賨人本是川东的一个土著民族,主要生活在今嘉陵江和渠江流域,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一个賨国,就在现今的四川达州的渠县。
賨人雕像
大家都知道,在春秋战国的巴蜀之地,实际上有巴人的巴国、蜀国和苴(ju)国。巴人的祖先据说是三皇伏羲氏的后代后照,而蜀国的祖先则是青藏高原的古羌族人,苴国是蜀国的分封国。
公元前316年,巴蜀苴三国被秦国所灭。巴人一部分迁徙至湖北,一部分迁徙至湖南西部,形成今天的土家族,还有一部分留下来之后,则与土著賨人融合,形成了之后我们所说的賨人。
賨人勇猛善战,被称为“东方的斯巴达人”,无论在秦楚之战,还是汉王刘邦的军队中,抑或是刘备的野战部队中,都是属于先锋队或者敢死队一类的角色,相传蜀汉后期的大将王平就是这一支部队的统帅,而王平就是渠县人(宕渠)。
那么,氐人呢?
在山海经里,就有氐人国的传说,说氐人是人面鱼尾。有人说,氐人源自羌,也有人说氐羌自古以来不同源。但无论如何,氐羌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。
传说中的氐人国
氐人主要活动在甘肃东南、陕西西南和四川西北交界处。现甘肃陇南的白马藏族就是氐人后裔。
陇南白马藏族的面具舞
氐人在历史上发生过多次迁移,在曹操时期,就被迁移至甘肃的扶风、天水、南安、广魏(晋称略阳)等郡内,所以,后来前秦的苻坚就来自略阳氐人苻氏,后凉的吕光,也是来自略阳的氐人吕氏。
来自扶风的氐人齐万年在晋惠帝时期叛乱,还杀了西晋名臣周处。
而賨人在李虎的带领下,在曹操攻克汉中后,归附曹操,并被封为将军,也被迁移至略阳。李虎为了减少与略阳氐人的矛盾,自称巴氐,意思就是他们也是氐人,只不过来自巴蜀而已。
这个賨人(巴氐)李虎的后代李特,就创立了成汉政权。如果加上賨人,那就不是五胡了,而是六夷。
西晋末年,秦、雍两州连年干旱,天水、扶风、略阳等六郡人多饥乏,流民十万,纷纷涌入汉中,并上奏希望进入巴蜀之地,天府之国以求一饱。但朝廷不允,只是派了一个御史李宓(mi)前去安抚,并监督流民不准踏入剑阁。
其时正是皇后贾南风掌权时期,没想到李宓接受流民的贿赂之后,上奏朝廷同意流民入川,可见当时的腐败。
在这些流民之中,就有李虎的后代李家五兄弟:李特、李辅、李庠(xiang)、李流和李骧。由于在流民大军中,为人仗义,俨然有领袖之风范,故而身边追随者众多。
至300年,贾南风被司马伦诛杀,由于益州刺史赵廞(xin)与贾南风为姻亲关系,所以当朝廷下诏调他回京之时,非常害怕,因此一不做二不休,就聚集以李特为首的流民,将前来接任的耿滕诛杀,自立为大都督,起兵造反。
李特的儿子李雄
但没有远大志向,只是被逼起事的一伙终究是一群乌合之众。由于李特的弟弟李庠骁勇善战,深孚众望,尽然被赵廞嫉恨而杀。
内讧由此而起,最后,李特夜袭成都,赵廞逃亡而死。李特一伙又归附朝廷。
由于李特客观上剿灭赵廞有功,所以被朝廷封为将军,但前来平叛的辛冉希望将灭赵廞之功据为己有,竟然没有宣诏,同时又怕李特等坐大,所以与一同前来的罗尚密谋命令李特等流民限期返回原籍。
这可捅了马蜂窝了,十万流民从此真正以李特为领袖,反了!
罗尚和辛冉哪里是李特的对手,几乎是屡战屡败。
于是公元302年,晋惠帝太安元年,李特自称益州牧,都督益梁两州(益州:四川等地,梁州:陕西汉中等地),改年号为建初。
李特虽未称帝,但他居然改了年号,很明显,就是宣告了政权的成立。
303年,李特在与晋军的交战中兵败被杀,他的弟弟李流继承为大将军,他的儿子李雄在与晋军的交战中大获全胜,在李流病死后,李雄接任大将军,不久攻克成都,于304年称成都王,改元建兴,在306年称帝,国号大成!至李寿时改为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