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握重兵的韩信为什么不造反,自立为王?

手握重兵的韩信为什么不造反,自立为王?

真的相信刘邦会一辈子待自己不薄吗?何况狡兔死,走狗烹,飞鸟尽,两弓藏的道理,他也不是不懂。在钟离昧自刎的场景中,史记里还出现过这句话。更重要的是,当时还有两个非常著名的便士向韩信反复的陈说,厉害。韩信不可能不加以考虑。第一个便是是项羽派去的乌社。乌社劝韩信说。当今二王之事,权在足下,足下右头则汉王胜,左头则项王胜。

楚汉相争是最紧要的关头,韩信已经是独立于刘向之外的第三方势力。他帮助刘邦,项羽就要灭亡,他帮助项羽,刘邦就要遭殃,这个道理他不会不懂。更何况,乌社说的很明白。项王,今日王则次取足下。刘邦灭了项羽,下一个就轮到你了。韩信对此的回答是,汉王对自己言听计用,故不得已。至于此,多少还是值得怀疑的。毕竟乌社已经详细的对韩信说过,刘邦这个人,然得脱则被曰。是相信不得的。

不过可能因为项羽当初对韩信十分的冷淡,韩信对他派去的人没有好感,所以一下就拒绝了,无赦。之后,范阳便是蒯通出场了。他对韩信陈说厉害,并且最后向韩信说明了他的处境。今足下待正主之威,挟不赏之功归楚,楚人不信归汉,汉人正恐足下亦持世,安归乎?你韩信的功劳,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赏赐的了。你韩信的威望,已经盖过了高祖刘邦。天下之大,谁能容得了你韩信做一个臣子呢?

此刻,除了自立为王之外,只有一条死路。不过韩信犹豫了一下,对着蒯通说道:“大人,别说了,我来一一列举。”也就是说,你必须考虑一下。注意韩信并没有立即批评蒯通,也没有说刘邦对他有多好,只是说他应该考虑一下。这分明是要仔细琢磨乌社和蒯通的话。事实上,韩信并不相信刘邦会保护他一辈子,也没有打算听刘邦一辈子。早在韩信平齐国之前,刘邦就派离以姬去劝齐王。双方商议条件,齐王向刘邦投降。

这时,韩信接受了蒯通的建议,不顾离姬与齐王的条约,率军占领了整个齐国。这件事的后果是齐王认为离姬在骗自己,下令将离姬忌煮熟杀了。说完,韩信平复了地面,手举重兵。此时楚汉之战正处于最危急关头,刘邦急需韩信大军攻打项羽。但当刘邦的使者到来时,韩信并没有让刘邦攻打项羽。相反,他与刘邦谈判条件,想做一个假齐王。试想,如果韩信真以为刘邦对他好,想报答他,又怎么可能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候,逼着刘邦谈条件,给他赏赐呢?

所以可以肯定的是,以韩信的聪明计谋,他永远不会相信刘邦会善待他一辈子。他自然不会把刘邦自己的善良和大义凌驾于自己的利益之上。韩信之所以没有被汉权打败,与刘邦合作,歼灭项羽在盖夏最后的生机,是因为根深蒂固的旧思想。韩信不相信刘邦真的会攻打诸侯王。所以,他觉得自己成为齐王,功德圆满,让刘邦成为天下的主宰,也没什么大不了的。因为那个时候,世界已经分裂了很久。诸侯国互相侵略,却只尊重一位共同的领主。以至于楚汉战争刚结束,刘邦就用一招夺取韩信的军权,等于废了他的名义上的侯王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