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西永丰:10万余只蜘蛛投放稻田 “以虫治虫”助力水稻害虫防治

江西永丰:10万余只蜘蛛投放稻田 “以虫治虫”助力水稻害虫防治

央视网消息 近日,在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潭头乡,10万余只人工繁育的蜘蛛从实验室走向了田间地头,开启“以虫治虫”的新水稻害虫防治模式。

在永丰县潭头乡潭头畲族村水稻田间,水稻郁郁葱葱,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肖永红带领“蛛联庇禾”技术团队正往田间投放蜘蛛。据肖永红教授介绍,由于蜘蛛是广食性的天敌,将它们投放到稻田后可以捕食水稻的主要害虫,如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和钻心虫。目前,正值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,生长行距已封闭,为投放蜘蛛创造了最佳条件。团队根据蜘蛛的生态位、捕食习性和养殖繁育的难易程度,筛选出了六种最适合控制水稻害虫的蜘蛛组合。

据悉,为了实施这一生物防治技术,按照每亩稻田700只蜘蛛的密度,总计150亩的稻田需要投放约10.5万只蜘蛛,在半个月内完成。目前,已经成功投放了两批共计3.8万余只。通过这种“以虫治虫”的方法,蜘蛛作为害虫的天敌,可以在稻田中逐渐繁育,从而维护稻田生态系统的平衡,最终实现水稻生产零农药的目标。

此外,肖永红教授进一步解释道,他们的团队还计划采用益生菌组合来控制病害,这意味着将不再使用杀菌剂。同时,在水稻耕田翻田的过程中,他们已通过田间酵解技术处理杂草,无需再使用化学药物。这些综合技术的应用旨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,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。为了让这一创新技术在当地得到广泛应用并促进农户增产增收,井冈山大学与潭头乡政府开展了合作。通过“高校+基地+村委会”的模式,该技术已经在当地取得了显著的辐射效应。

据永丰县潭头乡潭头畲族村党支部副书记雷绍林介绍,当地流转了150亩土地用于种植生防科技大米,在整个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化肥、农药和除草剂。相比以往,这种种植方式每亩可节省成本约150元。而且,亩产可达约1000斤,不仅提高了产量,大米的品质也得到了提升。(总台记者 范存宝 陈自强 敖刚 央视网记者 成思强)